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应令而行、履职尽责,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财政业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凝聚起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的财政力量。
冲锋一线 筑牢防控坚实防线
“我到凤山社区报到”“我到城南社区报到”“我到湖莲潭社区报到”“我马上联系社区报到”……
在全县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刻,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县财政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动员部署,及时与社区沟通对接,合理调配人员力量,做到党员进社区报到一个不落,常态化督促党员领岗履责践诺。该局59名党员干部全部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元宵佳节,放下家中老小,风雨中,战“疫”里,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截至目前,累计登记外来人员5000余人次,宣传告知700余次,为万家团圆筑牢严密却又温情的“安全防护网”。
“妈妈,你说好放假就陪我玩拼图的!”“宝贝,等妈妈把工作做好哈……”没等电话那头讲好,石莹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埋头在电脑前。迅速保障防控物资经费是防控疫情的关键一环,作为财政局疫情防控总联络科室社会保障科科长,石莹在县防控办、社保局、卫健局、银行和自己单位间多头跑,大年初一就奔赴卫健局协调商议资金需求与使用,确保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更加合规到位,协调银行开通防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每天实时连线省市社保线,研讨疫情防控政策,联系对接卫健系统,加快防控物资保障。
兴南路口是城南社区重要卡口之一,外来人口较多,卡口任务重。为支援一线,陈爱定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要求前往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排查登记。从2月3日开始在兴南路口设卡执勤,每天登记进出人员150多人次,宣传劝解不计其数。面对不理解,他主动告知;碰到不配合,他耐心劝阻;遇到冷风冷雨,他毅然坚守。曾经是一名军人的他身板挺立、声音洪亮,但连续无休的排查登记工作,也让这位接近退休年纪的老党员有些疲惫。问及是否需要其他人员支援顶替时,他毅然选择继续坚持在一线。虽然陈爱定执勤路口的帐篷也开始“罢工”,但卡口工作却依然井然有序。
硬核政策 做好专项资金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当好全县防疫战的资金后盾,县财政局及时设立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专项资金,专款主要用于县级疫情防控工作。截至日前,县财政已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060万元,明确2020年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新增5元,全部落实到乡村和城市社区,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物资采购、健康宣教等疫情防控支出。
,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先予下达财政专项资金,相关报批手续事后按规定后补完成。政府采购及资金拨付均已开通“绿色通道”,以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确保负压救护车辆、负压担架、检测设备与试剂等物资到位及时。启动资金拨付应急机制,加快应急资金拨付手续办理,确保疫情防控经费及时拨付。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落实加班值班各项政策规定;对参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的人员,确实发生误餐的享受不超过100元/天的伙食补助政策。
为落实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一揽子财税政策,县财政局主动作为,出台《新昌县财政局关于加速兑现财政政策的通知》,以政策兑现加速度,提前释放1.15亿元奖补资金。联合县金融办出台全市首个《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让利和扩大融资渠道,以资金的保障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同心聚力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决策部署,县财政局主动靠前、精准服务、综合施策,以深入开展“三服务”为契机,主动进驻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帮助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力企业防控复工两不误。
自我县企业陆续有序复工复产以来,县财政局第一时间组建由局领导带队、业务骨干为组员的驻企复工服务组,“一对一”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管家式”专员服务。全方位了解企业复工员工在职情况、生产情况,实时动态报告每日工作进展,及时传达宣传相关政策文件,主动对焦企业复工需求,助力企业以最快速度复工达产。第一批11名驻企指导员上门服务皮尔轴承、陀曼精机、宏宇制冷等规上工业企业11家,服务企业职工2116人次,收集防控复工复产困难及建议20余条。
该局还协助企业落实防疫物资准备、返工人员隔离、员工健康监测、重点场所消杀、食堂进餐管理等防控工作,帮扶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助企把好入门关、内部防控关、应急处置关,咬紧防疫管控目标不放松。针对企业提出的生产物资保障供应、物流运输、招工用工、外贸融资等复工复产“难点”,建立问题汇总、分解落实、反馈闭环机制,分层分类梳理政策文件,及时同上级财政部门及地方有关部门协调对接,研究细化政策的适用对象、支持方式、申报条件、补贴流程,及时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力求复工需求反馈“不过夜”,资金帮扶政策“及时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