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昌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考核目标,实施乡村振兴大会战。在践行“三个年”行动基础上,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昌经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产业发展有突破。提升乡村绿色种养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确保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增长率2.5%以上、生猪出栏7.5万头。优化乡村商贸流通业,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支持建设线下体验店和线上专卖店,新培育涉农电商主体60个。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规划建设生态山地农业大走廊,实施特色小吃三年行动规划,发展家庭农场、养生庄园、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确保新增新昌炒年糕门店100家以上,乡村旅游全年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消薄扶贫工作有突破。异地物业主导农村消薄,深入开展“百企结百村、消灭薄弱村”行动,实现县级规模项目、镇级抱团项目、村级自主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普惠金融助推增收致富,制定《乡村振兴创业卡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大银行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信贷投放,确保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签约率提高20%以上。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源,树立村庄经营理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3亿元以上。深入开展“五比”竞赛活动,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不足12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 人居环境整治有突破。坚持以“一分二清三化”为主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加整洁、靓丽、文明。整治农村建筑垃圾乱倒、废弃物资乱堆、生产生活用具乱放等现象,因地制宜开展杆线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农村环境(包括公厕)保洁措施。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加强农村水资源利用,培育美丽庭院8000户,力争全县35%以上农户达到美丽庭院标准。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确保分类准确村比率达20%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家庭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90%以上。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县新增墓穴7500穴。
美丽乡村建设有突破。优化村庄布点规划和农房设计,加强农民建房审批和管理,项目化推进“五星·3A”创建活动,确保当年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65个、五星达标村40个、3A示范村6个、A级景区村10个。根据精品村、提高村、一般村三个类别,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确保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四好农村公路、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落地见效。按照“点状美、线上美、全域美”思路,摸排形成影响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的问题清单,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丹霞风情、天姥古驿、七彩烟山、湖畔茶香、竹海水韵等5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基本成型。
农村改革创新有突破。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做优做强生产类、供销类基础功能,拓展品牌营销、业务培训等领域,实现会员信用评定和授信服务全覆盖。组织开展“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行动,探索实施美丽乡村积分落户制度,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300名以上,吸引60名新时代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建设家乡。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评机制,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创建、村庄经营、百姓致富、社会稳定等方面,对各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进行工作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